首頁 資訊 > 創新 > 正文

扎根鄉村30年 湖南桃江教師把愛灑向孩子心田

“從家里到學校有兩里多路,我的腳受傷了不能走路,小學班主任每天早晨6點多來接我,放學后再把我背回家,背了整整半個多月。他是我的引路人,指引我走上神圣的三尺講臺……”2月19日,湖南省益陽市桃江縣鸕鶿渡鎮玉華小學教師胡小紅談及從教經歷時如是說。

胡小紅正在上語文課。 劉美玲 攝

1995年,師范畢業的胡小紅分配到鸕鶿渡鎮梅山小學。因學校位置偏遠,沒有直達的班車,開學當天凌晨5時,黑暗籠罩著群山,胡小紅肩挑手提,帶著水桶、床單被套等生活用品,走了兩個多小時山路才趕到學校。還來不及歇口氣,接到領導的工作安排,胡小紅撂下行李,連忙奔往教室,準備迎接學生入學。

“圍墻是低矮的土墻,教室是紅磚屋,門全部是木門。當時,沒有宿舍樓,辦公室就是宿舍。”胡小紅回憶著梅山小學的校園環境。盡管地處偏遠、環境艱苦,年輕的胡小紅卻干勁滿滿。放學后,她義務給學生輔導學習,引導潛能生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她常常走十幾里山路,去學生家中家訪,每一位學生的家庭情況詳細記錄在班主任工作手冊上。

剛參加工作時,胡小紅一直住在學校,一間8平方米的辦公室就是她的“小窩”。學生回家后,校園里空蕩蕩的,昏暗的燈光下,一臺老舊的風琴陪伴胡小紅度過了無數個冷清的夜晚,《我的中國心》《十五的月亮》是她最愛彈唱的歌曲。

課間,胡小紅和學生一起閱讀。  劉美玲 攝

因長年在農村學校教書,留守兒童的成長一直是胡小紅關注的問題。不少家長外出務工,爺爺奶奶無力輔導孩子的學業,為讓他們參與到教育中來,胡小紅以《小學生中年級學生家務勞動習慣的培養》為課題,從家務活動入手,把家務勞動納入實踐作業,要求孩子每天幫家長做一項家務,親子一起填寫《家務勞動記錄表》。

舉行家務擂臺賽,組織掃地、擇菜、疊被子、清理課桌等比賽,評選家務小能手、優秀家務日記。通過一學期的堅持,胡小紅班上的孩子動手能力大大提升,大部分孩子主動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更加孝順家中長輩。同學在家務承諾書中這樣寫道。“身為家里的小主人,我自愿承擔的家務是:煮飯、洗碗、洗衣、炒菜,為美好的家庭生活貢獻力量。”

農村學校生源流失嚴重,為提升學生綜合素質,胡小紅花了不少心思。每學期開學,她根據學生表現進行分組,每個小組坐一排,優生和潛能生結對,座位坐前后桌,每半個月調換一次座位。制定評分細則,將學生學習、紀律、衛生等情況進行量化打分,通過每周評比、每月獎勵掀起學習熱潮。

胡小紅正在指導學生寫作文。  劉美玲 攝

每學期期末,胡小紅評選“智慧之星”“進步之星”“勞動之星”等榮譽,讓每一個孩子找到屬于自己的光芒。在她眼中,綜合素養比學習成績更加重要。她現在教的四年級一共有26人,除了設置班干部以外,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職務,如“場長、燈長、樓梯長”等,大到操場、教室,小到電燈、風扇,均有學生用心管理,鼓勵孩子爭當班級的主人。

因學校教師平均年齡大,今年50歲的胡小紅工作量并不少。除了擔任班主任,負責語文、英語課堂教學,她還包攬人事、辦公室、安全管理等日常工作。雖然教學工作繁雜,但只要學生愿意學習,放學后她總會在休息時間給學生面批面改,為學生義務補課。等學生回家后,胡小紅才會開始批改作業、備課,處理日常工作,加班幾乎是她的常態。

今年是胡小紅扎根鄉村的第30年,談及堅守鄉村的緣由,胡小紅言語樸實,她說:“我是農家孩子出身,特別能體會寒門學子的不容易。畢業后,我一直在家鄉教書,能幫助孩子們走出鄉村,心里特別有成就感。”(完)

關鍵詞: 湖南桃江 湖人vs火箭錄像 李云迪離婚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備202200996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