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 創新 > 正文

代表委員談AI:它會取代醫生嗎?

蛇年春節,中國人工智能(AI)大模型DeepSeek火爆全球,AI相關話題熱度居高不下。2025年全國兩會即將召開,醫藥領域代表委員受訪時表示,AI不會取代醫生,但它能助益數據處理、臨床決策等,為診療服務。

全國人大代表、吉林大學第一醫院黨委書記呂國悅一直非常關注“AI+醫療”的發展,前不久該院完成了DeepSeek大模型的本地化部署,開啟了AI在醫療數據處理、臨床決策支持等領域的探索。

呂國悅認為,在“智慧醫院”建設上,AI將助力醫院從“信息化”向“智能化”邁進;在個性化精準醫療領域,通過AI解析患者基因信息,可預測疾病風險,指導靶向治療;在疾病預防和遠程醫療領域,依托大數據分析,可實現疾病預測與早篩;在醫學科研和新藥研發領域,AI可自動解析醫學文獻,總結科研進展,幫助醫生和研究人員快速獲取最新醫學知識。

對于社會熱議的“AI會不會取代醫生”的話題,呂國悅給出了否定的回答。他指出,AI承擔的是數據分析、快速篩查、預測分析和標準化工作,而醫生的核心價值則體現在復雜病例決策、人文關懷和倫理把控等方面。

資料圖:2024年12月7日,吉林長春,市民通過中醫健康智慧篩查評估系統診脈。記者張瑤攝

全國政協委員、長春中醫藥大學校長冷向陽也持類似觀點。他表示,中醫學診療方法是基于“望、聞、問、切”四診合參,實現“一人一方”“千人千方”的個性化精準辨證施治,但目前AI大模型還無法實現。

雖然中醫AI大模型尚不成熟,但這并不意味著要停下探索的腳步。冷向陽透露,該校與多個人工智能團隊緊密合作,計劃在吉林省推動“名醫AI大腦”強基層行動計劃,并在全省基層醫療機構開展規模化應用部署,打造數智中醫藥的“吉林模式”。

時下的中國,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廣度和深度賦能千行百業,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以及社會經濟的運行模式。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功承瀛泰律師事務所全國合伙人會議主席遲日大認為,積極擁抱AI的同時,也要有風險防范和法律意識,尤其要注意AI使用時的個人信息安全問題。

遲日大表示,今后應當在法治軌道上推動AI產業、AI技術健康發展,讓它的發展更符合人類的倫理道德、規則體系。(完)

關鍵詞: 888004 usb2.0 web camera 圖文印刷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備202200996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