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 產業 > 正文

巴斯大學校長費爾·泰勒教授首訪粵港澳大灣區 愿深化新能源合作與國際人才培養

為深化中英教育科技合作、共促綠色低碳發展,巴斯大學新任校長費爾·泰勒教授(Prof. Phil Taylor)近日率學術代表團訪問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深圳市。此次訪問系費爾·泰勒教授自2024年8月就任校長以來首次國際出訪,目的地選定粵港澳大灣區,凸顯該校對中國市場的戰略重視。此次行程由英國文化處(British Council)統籌,聚焦新能源技術創新與國際化人才培養,與粵港澳大灣區高校、科研機構及產業界展開多領域對話。

校長首訪釋放強合作信號

作為巴斯大學首位以校長身份訪問粵港澳大灣區的學術領袖,費爾·泰勒教授的行程引發廣泛關注。在港期間,代表團舉辦了媒體交流會,與兩地媒體深入探討產學研協同路徑。泰勒教授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在新能源與智能技術領域展現出全球領先的產業活力。此次首訪選擇大灣區,正是看中這里獨特的創新生態與市場潛力。巴斯大學愿充分發揮在能源系統優化、低碳技術研發等領域的學術優勢,攜手大灣區構建開放型創新生態。”

技術共享推動綠色技術應用

巴斯大學在能源領域的全球頂尖科研實力與大灣區產業發展需求高度契合。泰勒教授指出,巴斯大學依托投資達7000萬英鎊的先進推進系統研究中心(IAAPS),深耕清潔、高效、經濟的零碳商用推進系統技術研發已逾四十年。"我們致力于通過中英合作臺,將前沿科研成果與企業及社會需求精準對接,推動重大技術突破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泰勒教授特別強調產學研協同創新的重要性。

據悉,巴斯大學將于今年6月主辦"中國與全球可持續發展轉型"國際學術會議,匯聚全球50位頂尖學者,著力構建強有力的學術政策聯動網絡。泰勒教授補充道:"開放式學術交流將大幅加速技術創新進程,為應對全球氣候挑戰提供突破性解決方案。"

科研合作積淀深厚

巴斯大學一貫秉持跨學科研究的理念,在智能電網能源系統領域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其中,由本次學術代表團成員、李芙蓉教授(Prof. Furong Li)領導的研究團隊,正在推動全球凈零排放路徑的創新實踐。她表示:“巴斯大學在多尺度能源建模方面的優勢,為全球各地區的凈零轉型提供了前沿解決方案。這正是國際合作能夠創造價值的關鍵所在。”

巴斯大學與香港科研機構的合作由來已久。據統計,2019至2024年間,雙方在能源系統、智能電網等領域聯合發表學術論文197篇,合作機構覆蓋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頂尖學府。數據顯示,這些合作論文的引用量顯著高于巴斯大學及香港合作機構的平均學術影響力水平,印證了協同創新的疊加效應。

教育合作培育跨文化人才

在人才培養層面,巴斯大學提出深化與大灣區高校合作的系列倡議。校方表示,將通過學分互認、聯合課程開發等形式拓寬學術交流渠道,并為中國學生提供專項獎學金支持。泰勒教授強調:“巴斯大學以高質量的行業實習項目聞名,70%的學生在學期間參與產業項目。我們在香港的建筑、工商管理及金融領域與眾多企業保持著緊密聯系,并持續獲得雇主和學生的高度認可,雙方均從交流合作中獲益良多。”

期盼攜手深圳,共繪可持續未來

在大灣區之行即將結束之際,費爾·泰勒教授隨英國文化處參訪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發表主題演講,并與高等教育領域的高級管理者及教育政策制定者分享觀點。

在演講中,泰勒教授向深圳信息技術學院師生分享了巴斯大學的核心優勢,特別是在培養具備國際競爭力的學生方面的卓越成績。他同時還介紹了學校的包容性學生體驗,以及通過國際化實習項目幫助學生提升就業能力的成功經驗,巴斯大學畢業生在英國就業市場上的極高競爭力讓在場師生印象深刻。

在隨后的交流中,泰勒教授重點介紹了巴斯大學在可持續發展領域的世界領先研究成果,尤其是在新能源技術方面。他分享了巴斯大學在下一代推進技術、能源轉型以及可持續營養研究等領域的前沿工作,進一步闡述了與全球伙伴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的戰略計劃。他特別提到,巴斯大學愿與深圳及大灣區的各方攜手合作,推動科研成果的產業化,助力地區的綠色低碳轉型。

知識共享和國際合作對應對氣候變化至關重要,巴斯大學將繼續推動中英在能源和可持續技術領域的深度合作,并期待在未來進一步拓展與深圳及大灣區高校、科研機構的多方位合作,為全球氣候挑戰提供創新解決方案。"深圳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窗口,其'敢為天下先'的創新基因與巴斯大學'敢于突破邊界'的學術傳統高度契合,"費爾·泰勒教授總結道 “大灣區的活力與創新精神令人鼓舞,我們期待未來進一步加強合作,共同培養具備國際視野的高素質人才。

當周早些時候,巴斯大學校長費爾·泰勒教授先后在澳門及香港與高校領導會面,圍繞合作機遇展開深入交流。此外,他還在香港主持了一系列活動,與當地超過2500名巴斯大學校友互動,共同探討學術與行業發展的前沿動態。

巴斯大學校長費爾·泰勒教授簡介

費爾·泰勒教授(Prof. Phil Taylor)現任英國巴斯大學校長,是國際能源系統領域的權威學者及產學研融合實踐者,2024年當選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

泰勒教授擁有深厚的學術與產業跨界背景。他早年于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期間,開發基于“模糊邏輯”的能源管理算法,成功解決烏干達偏遠地區醫院的間歇性供電難題,該技術后被推廣至全球能源穩定性項目。其主導設計的英國首個海上風電場(North Hoyle)電網接入方案,為英國海上風電產業發展奠定技術標準。

在工業界,泰勒教授曾任GEC阿爾斯通公司高壓互聯技術工程師,參與加拿大、韓國、印度等國的跨國能源項目。此后,他擔任丹麥能源巨頭Orsted(原丹麥石油與能源公司)可再生能源首席科學家,推動企業能源結構從傳統油氣向80%可再生能源轉型。在學術領域,泰勒教授歷任杜倫大學、紐卡斯爾大學、布里斯托大學教授,創立杜倫能源研究所并領導英國最大智能電網項目“客戶主導網絡革命”(投資5400萬英鎊)。他主導英國工程與物理科學研究委員會(EPSRC)兩項總額3000萬英鎊的能源項目,并擔任政府2.25億英鎊投資的“伊桑巴德-AI超算中心”高級負責人。

作為英國凈零創新委員會核心成員,泰勒教授深度參與國家能源政策制定。其近期研究聚焦氣候變化適應性,與英國氣象局合作在《自然》期刊發表論文,提出極端天氣下能源系統韌性強化方案。2022年受聘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低碳能源系統訪問教授,推動亞洲區域技術協作。

泰勒教授以“技術開源、跨界協同”為核心理念,致力于構建全球能源創新網絡。其學術成果與產業實踐為全球30余個國家提供能源轉型范式,彰顯科學與政策協同的引領價值。

巴斯大學簡介

巴斯大學(University of Bath)成立于1966年,位于英格蘭西南部的巴斯市,是一所以科研與教學并重的公立研究型大學。該校在2025年《衛報》英國大學排名中位列第7,畢業生就業率(畢業15個月后)居全英第5;在《完全大學指南》和QS世界大學排名中分別位居英國第8和全球前150名,彰顯其卓越的學術實力和國際影響力。

巴斯大學以其卓越的教學和研究水平、熱情好客的社區以及為學生提供出色的就業準備而聞名。該校在所有國家排行榜中名列前十,并在2024年QS世界大學排名中躋身全球前10%的大學之列,排名第150位。

該校與粵港澳大灣區高校保持緊密合作關系。自2019年至2024年,巴斯大學與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大學等高校聯合發表了197篇論文,且這些成果的引用量遠超平均水平。在新能源、智能電網等領域,巴斯大學的系統級研究為全球能源轉型提供了關鍵技術支撐,相關成果發表于《自然》等頂級期刊。

巴斯大學以實踐教育著稱,2023年榮獲英國教學卓越框架(TEF)最高的“Gold”評級。約70%的學生在學期間參與產業項目,與全球500強企業共建創新中心,課程涵蓋可再生能源、人工智能等前沿領域。該校的中國校友廣泛活躍于新能源、互聯網等行業,通過校企合作反哺人才培養。

作為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校長費爾·泰勒教授(Professor Ian White)提出了“技術開源、跨界協同”的理念,主導建設了“先進材料與綠色能源研究院”等臺,深度參與全球可持續發展議程,致力于將學術突破轉化為應對氣候挑戰的實踐方案。


關鍵詞: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備2022009963號-3